发布日期:
2025年04月21日
澴潭镇打造关爱“一老一小”新空间
随州日报讯(通讯员王楚雄)4月15日,随县澴潭镇中心学校校外辅导站新增的图书角墨香四溢。214种、1000余册书籍,带着墨香与温度,与8万余元的爱心资金一同“落户”于此。这是企业家钟涌为家乡留守孩子准备的“精神食粮”。这位从澴潭镇走出去的企业家,用这样的方式,将童年的温暖传递给家乡的留守孩子。这场跨越24天的爱心接力,折射出该镇将民生痛点转化为幸福亮点的生动实践。
党委领题,破解“一老一小”困局。面对全镇近六成留守儿童和超30%独居老人的现实,澴潭镇党委在“下基层、察民情、解民忧、暖民心”实践中精准破题。2024年,利用闲置房屋改造的校外辅导站应运而生,整合社区、老年大学等资源,打造“周末学堂”和寒暑假托管班,全年服务400余名儿童。教室里视频连线的亲情纽带,科创小组的奇思妙想,阅读角的求知目光,让家长感慨:“孩子变得开朗自信,我们在外务工更安心了。”
返乡反哺,爱心形成温暖闭环。考察中的企业家钟涌被深深触动,作为从这里走出去的游子,他深知留守儿童的孤独。“看到辅导站扎实的工作,我必须做点什么。”短短半月,钟涌捐赠的涵盖科普、文学等领域的图书便已到位,配套资金将用于课程开发。孩子们在留言墙上写道:“要像钟叔叔一样传递温暖。”这份爱心正在转化为向上生长的力量。
机制创新,织就全域关爱网络。镇党委构建“三级联动”机制,形成民生服务闭环:学校摸排形成“心愿清单”,部门整合资源制定“服务清单”,返乡企业认领生成“项目清单”。老年大学的书法课变身美育课堂,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爱心餐,卫生院开展定期体检,15分钟关爱圈覆盖全镇。澴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:“通过志愿服务满意度调查,我们动态优化服务,新增心理咨询信箱和职业体验日,让关爱更精准。”
党建引领,激活乡村振兴动能。“要让幸福指数成为发展标尺。”澴潭镇主要负责同志表示,通过政企协同创新,澴潭镇正探索民生服务新模式。如今,辅导站不仅是学习空间,更成为传承爱心的重要载体。孩子们在科技小制作中培养创新思维,在亲情连线中感受家庭温暖,这些改变见证着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从解决“看护难”到培育“发展优”,澴潭镇以党建为笔,以爱心为墨,精心绘就了一幅“老有所养、幼有所育”的幸福画卷,将曾经的“问题清单”成功转化为群众满意的“幸福账单”。
党委领题,破解“一老一小”困局。面对全镇近六成留守儿童和超30%独居老人的现实,澴潭镇党委在“下基层、察民情、解民忧、暖民心”实践中精准破题。2024年,利用闲置房屋改造的校外辅导站应运而生,整合社区、老年大学等资源,打造“周末学堂”和寒暑假托管班,全年服务400余名儿童。教室里视频连线的亲情纽带,科创小组的奇思妙想,阅读角的求知目光,让家长感慨:“孩子变得开朗自信,我们在外务工更安心了。”
返乡反哺,爱心形成温暖闭环。考察中的企业家钟涌被深深触动,作为从这里走出去的游子,他深知留守儿童的孤独。“看到辅导站扎实的工作,我必须做点什么。”短短半月,钟涌捐赠的涵盖科普、文学等领域的图书便已到位,配套资金将用于课程开发。孩子们在留言墙上写道:“要像钟叔叔一样传递温暖。”这份爱心正在转化为向上生长的力量。
机制创新,织就全域关爱网络。镇党委构建“三级联动”机制,形成民生服务闭环:学校摸排形成“心愿清单”,部门整合资源制定“服务清单”,返乡企业认领生成“项目清单”。老年大学的书法课变身美育课堂,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爱心餐,卫生院开展定期体检,15分钟关爱圈覆盖全镇。澴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:“通过志愿服务满意度调查,我们动态优化服务,新增心理咨询信箱和职业体验日,让关爱更精准。”
党建引领,激活乡村振兴动能。“要让幸福指数成为发展标尺。”澴潭镇主要负责同志表示,通过政企协同创新,澴潭镇正探索民生服务新模式。如今,辅导站不仅是学习空间,更成为传承爱心的重要载体。孩子们在科技小制作中培养创新思维,在亲情连线中感受家庭温暖,这些改变见证着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从解决“看护难”到培育“发展优”,澴潭镇以党建为笔,以爱心为墨,精心绘就了一幅“老有所养、幼有所育”的幸福画卷,将曾经的“问题清单”成功转化为群众满意的“幸福账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