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临其境,学以致用:现场教学激活干部教育培训新动能 -凯发会员

通版阅读请点击:
展开通版
收缩通版
当前版:04版
发布日期: 2025年10月05日
上一篇 下一篇
字体:
身临其境,学以致用:现场教学激活干部教育培训新动能

彭澎


 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(行政学院)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新征程上,各级党校(行政学院)要深化教学改革,突出党的理论教育、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,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。现场教学,以其直观性、实践性和启发性,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,为干部教育培训注入了新动能。它不仅切实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,而且成为锤炼干部担当作为“硬功夫”与“真本事”的关键路径。
  一、历史血脉与精神谱系的“沉浸式课堂”
  现场教学将抽象的党性原则具象呈现,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情感化表达,构建了一个可感知、可对话的“沉浸式课堂”,实现党性教育的深层转化。
  首先,现场教学实现了从“认知学习”到“情感共鸣”的跃升。在革命历史博物馆、红色旧址,学员们看到的不只是静止的文物,更是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当学员站在井冈山“朱德的扁担”前,或行走在红军长征的崎岖小道上,那种跨越时空的“在场感”会带来强烈的情感震撼。这种冲击让学员与革命先辈实现“精神对话”,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党的艰辛历程与伟大成就的敬仰与认同。
  其二,现场教学推动了从“理论说教”到“精神洗礼”的升华。在延安的窑洞里,学员能切身感受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的内涵;在西柏坡的会场中,能深刻体会“两个务必”的深远警示。这种身临其境的“场景赋能”,让党的伟大精神化作有温度、有载体的鲜活存在,成为对学员灵魂的深刻洗礼,有力强化了其作为共产党员的身份认同与使命担当。
  其三,现场教学搭建了“连接历史与现实”的桥梁。高质量的现场教学引导学员在感受历史的同时,深入思索“我们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”这一根本问题。学员会自觉对标革命先辈的崇高境界,反思自身在新时代是否坚守初心,进而将党性修养转化为岗位上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。
  二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“问题答案对接站”
  现场教学将前沿阵地和成功实践的典型样本进行展示,充当了“问题与答案的对接站”,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的有序衔接。
  首先,现场教学发挥了“学用转化”的催化作用。将学员带到改革开放前沿、科技创新高地、乡村振兴示范村,让他们亲眼观察先进的发展模式,亲耳聆听一线实践者破解难题的思路。这个过程就是将静态的理论知识置于动态的实践环境中进行验证、消化和吸收的过程,实现了从“知”到“行”的关键跨越。
  其二,现场教学构建了“创新思维”的碰撞空间。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单向灌输的局限,营造了一个开放、互动的研讨环境。学员带着具体问题与困惑前来,能够与项目负责人、基层干部展开面对面的交流、质询与辩论。这种思想的交锋,助力学员突破固有思维,从他人的成功经验中觅得解决自身工作瓶颈的“钥匙”。
  其三,现场教学打造了“系统思维”的实践课堂。任何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,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在剖析案例时,学员需综合考量政策设计、资源整合、生态保护等诸多要素。这种对复杂系统的深入剖析,促使学员运用系统思维,洞悉各要素间的关联与制约,进而提升其统筹全局的宏观决策能力。
  三、廉洁自律与拒腐防变的“零距离对照场”
  现场教学将“廉”与“贪”的对照搬进现实,营造了“零距离对照场”,通过强烈现场感与真实冲击力,筑牢干部思想防线。
  首先,现场教学实现了“抽象告诫”向“具象震慑”的转变。在廉政教育基地,学员们目睹的是触目惊心的案例;在监狱监区,他们亲眼见证高墙电网内的自由丧失;在庭审现场,他们真切感受法律的庄严与违纪违法的沉重代价。这种“沉浸式”体验,将纪律要求转化为可视、可感的现实存在,有效破除侥幸心理。
  其二,现场教学推动了“被动接受”向“主动反思”的转化。面对反面教材,学员往往会自发地展开深刻的自我审视。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警醒和自我剖析,是构建“不想腐”思想堤坝最有效的保障。它激励学员时刻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坚守慎独、慎初、慎微的原则。
  其三,现场教学树立了“清廉荣光”与“贪腐耻辱”的鲜明导向。通过对比时代楷模的清风正气与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,学员能在强烈的善恶对比中,深刻理解“廉洁是福,贪欲是祸”的真理,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地位观、利益观,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。
  让课堂融入现场,让教学贴近实践,这不仅是干部教育培训方法的革新,更是理念的飞跃。让干部在“行走的课堂”中读无字之书,悟实践之道,真正实现了学思用贯通、知信行统一。持续深化和创新现场教学,必将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、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,提供更为坚实而有力的支撑。
  (作者系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党校讲师)


51.9k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