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棵“洋果树”扎根小山村 -凯发会员

通版阅读请点击:
展开通版
收缩通版
当前版:04版
发布日期: 2025年10月03日
上一篇 下一篇
字体:
一棵“洋果树”扎根小山村
——广水市十里街道宝林寺村夏建林种植碧根果的故事
 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刘礼刚
  一粒小小的坚果催生特色产业,带富一方。走在广水市十里街道宝林寺村,碧根果果树遍布房前屋后、山间地头,这种原产北美的山核桃树成为村民的希望之树。
  9月19日,沿着崎岖的山道,记者走进该村杨树田碧根果种植基地,只见梯田形的边坡上树木成荫,高大的树冠上,一簇簇被外层青皮包裹的碧根果挂满枝头。“一个多月后,就可采收上市。”望着树上的累累硕果,种植户夏建林满脸喜悦。
  碧根果,即美国薄壳山核桃,果实呈长椭圆形,外壳一捏即碎,深受市场青睐,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,被誉为“保健坚果”。
  让碧根果扎根宝林寺村,实现“一村一品”的带头人正是夏建林。他是有着18年工龄的银行下岗职工。2005年,处于人生低谷的夏建林,不得不另谋生活出路。一次,他在网吧上网时,看到了云南省林科院专家习学良推送的碧根果种植信息,引起了极大的兴趣。他开始查阅薄壳山核桃种植技术,还买来相关书籍学习。
  越是鲜有人涉足的产业,也许会成为未来的财富源泉。夏建林勉强说服家人,开始了云南考察之行,并购回100棵果苗试种。到了第四年,他发现树上结果了。碧根果试种成功,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。他果断从广东辞工回乡,在村委会的支持下,承包荒山100亩,一头扎进深山,雇请本地村民整地种树。当时,山中没有电,他晚上就点着煤油灯,一守就是数年。
  碧根果对生长环境极其挑剔。湖北省林科院专家得知广水宝林寺村引种了碧根果,专程来到基地调研,对水质、土样、气候等进行测定,认为该地适宜碧根果种植,并将基地列为科研示范基地,建立长期指导关系。
  当时,种植碧根果不被人熟知,夏建林逐步摸索果树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。原来防治“天牛”蛀虫,采用棉签蘸药堵塞蛀孔的方法,早已被药物喷洒浸润的方式取代,节约了人工成本。随着碧根果种植在各地推广,丰产种植和防治病虫技术不断攻关。如今,碧根果育苗、施肥、防虫、销售、深加工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。大家还组建了碧根果微信群,全国各地种植户相互交流学习。
  夏建林介绍,碧根果果树属大乔木,一亩地栽种10棵,一般选择土层深厚、水源充足、背风向阳的地块种植。经科学管理,产量会逐年递增,丰产期能达百年。一棵10年期的果树可产果60斤左右,能赚1000余元。不仅如此,碧根果果树因其管护简单、经济效益好,果实不愁销路,是非常好的经济林木和绿化树种。
  为带动更多村民走上种植碧根果的道路,2015年起,夏建林建立了100亩的育苗基地。使用嫁接技术,优化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。刚开始嫁接时,成活率不到5%。夏建林毫不气馁,不断探索新方法,同时到外地考察学习,使嫁接成活率稳定在50%以上。经过夏建林多年的嫁接培育和技术推广,目前广水碧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多亩,大多为抗病高产的“金华”“波尼”等优良品种。
  二十年的坚守,夏建林在深山开辟了新赛道,创造了自己的财富。小小碧根果也拓宽了村民致富路,宛如村民的“绿色银行”。下一步,夏建林计划成立专业协会,带动更多群众增收,让碧根果成为产业振兴的金色引擎。

51.9k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