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创引领“点燃”随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-凯发会员

通版阅读请点击:
展开通版
收缩通版
当前版:04版
发布日期: 2025年10月01日
上一篇 下一篇
字体:
科创引领“点燃”随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
  任亚楠
  湖北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“扎实推进科创引领战略,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”这一重要部署,为湖北省内各市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核心方向。对于随州而言,响应全会号召,将科创引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,既是激活创新动能、提升发展质效的必然选择,更是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的时代浪潮中抢占先机的战略之举。随州唯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,主动融入新质生产力培育浪潮,才能在区域竞争中开辟新赛道、塑造新优势,为湖北建设全国性科技创新高地贡献随州力量。
  一、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,筑牢科创发展根基
  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,是随州筑牢科创发展根基、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的战略之举。
  一是强化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。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平台布局,争取在随州市落地一批科创研发机构、创新中心、企业科研部门等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,提升原始创新能力。同时,鼓励市内高校、科研院所与企业等深入开展协同科研、融合科研,不断提升高端科研平台的功能与水平。例如,支持本地高校与新能源企业联合成立新能源技术研究院,针对电池储能、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开展协同攻关,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
  二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。立足随州专汽及零部件、风机、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,针对性降低民营企业在前沿性、基础性、共性技术研究中的研发成本与技术风险。如,对风机行业的节能降噪、智能控制技术研发等项目,给予一定研发费用补贴,并推行“科技创新险”全覆盖,为企业创新“保驾护航”。推动科技资源向民营企业和基础研究倾斜,设立民营企业创新专项基金,重点支持行业龙头开展基础材料、核心部件等“卡脖子”技术研究。建立“科研院所 民营企业”协同创新机制,促成武汉高校与随州企业共建研究院、实验室,推动基础研究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。构建以民营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,发挥民营企业在创新决策、投入、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。支持裕国菇业、齐星等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,主导制定行业技术标准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参与技术攻关。实施“民企创新领航计划”,对成功转化科技成果并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,给予奖励,让民营企业成为科创引领战略的主力军。
  三是完善科技人才体系。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,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平台和通道,不断扩大科技人才规模,提高综合素质;加大对科技人才、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创人才和团队的持续性激励力度,提升相关待遇和发展空间;加强同各领域科创研发的交流与合作,打破学科壁垒和地域局限。
  四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。随州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中,紧密围绕地方产业特色,全方位完善相关机制,加速创新成果落地生根。随州市积极响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,推动地方立法与政策协同,制定涵盖专利、商标、著作权等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细则,针对随州特色产业如专用汽车、风机制造等,重点打击侵权行为。强化科技中介平台建设,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、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机构,为企业提供技术评估、交易代理、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。同时,依托“互联网 ”打造线上技术交易市场,整合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成果资源,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共享,有效改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供需匹配不畅与信息不对称难题,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,为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。
  二、深化关键性体制机制改革,激发创新创造活力
  随州要立足产业发展实际,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,为科创引领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。
  一是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。以统一市场、平等交换为导向完善制度保障。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,推出“标准地 承诺制”供地模式,深化科技要素市场化改革。健全数据要素流通机制,在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开展数据确权试点,推动龙头企业实现生产数据共享融通,带动产业链协同效率。同时,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,对新能源、数字经济等领域推出便利化措施,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,为科创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要素保障。
  二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供给。随州立足鄂北门户区位优势,以破除区域协同壁垒为突破口,构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、互利共赢的新格局,为科创资源流动和产业协同赋能。随州主动对接武汉都市圈、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战略,建立跨区域协调议事机制。促进要素有序流动方面,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、高效集聚、优化配置。以市场化改革为抓手,推行“跨区域通办”政务服务模式,与周边城市实现涉企服务事项异地办理。实施“企业家权益保护专项行动”,建立涉企政策“一站式”兑现平台,为跨区域经营企业落实惠企资金。
  三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拓展科创发展空间
  随州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与科创潜力,将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科创引领战略的重要突破口,通过科技创新赋能,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与产业形态持续升级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  一是提前瞻谋划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。随州应立足“专汽 应急”、风机、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根基,紧扣区域资源禀赋与发展定位,结合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,分阶段明确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,构建“梯次推进、动态调整”的培育体系。近期聚焦新能源专用汽车、智能风机装备、香菇精深加工等技术落地性强、市场空间广的新兴领域,加速技术转化与产能释放;中远期瞄准氢能装备、生物育种、数字文旅等前沿方向,布局前瞻性研发与场景培育,通过“近期固基、远期拓新”的梯次布局,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动态优化资源配置与政策支持,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“规划图”稳步转化为“实景画”,为科创引领高质量发展筑牢产业支撑。
  二是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。聚焦随州特色产业升级需求,集中优质资源攻坚关键技术,以科技突破驱动产业质效提升,筑牢科创引领发展的核心支撑。在关键技术研发上精准发力,针对新能源专用汽车、智能风机等重点领域,设立“揭榜挂帅”项目库,每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,支持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突破一批“卡脖子”技术。强化政府引导与服务保障,实施“科创企业培育工程”,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税收减免等政策倾斜。建设“科创飞地”,在武汉光谷设立随州科创中心,吸引高校团队入驻开展前置研发,推动风机降噪、香菇良种培育等技术成果在随州转化落地,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,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随州产业升级的“核心引擎”。
  三是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。把握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,立足随州产业实际,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如,以随县香菇产业为试点,构建“智慧菇业”数字化管理体系。搭建香菇产业大数据平台,整合种植基地的温湿度、光照等实时监测数据,通过智能算法分析研判生长态势,为种植户提供精准化培育建议,提升亩产稳定性。同时,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从菌种培育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溯源,配套开发“随县香菇”电商平台,帮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,及时调整种植计划与营销策略。此外,推行“数字赋能专项行动”,设立数字化转型资金,支持市内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,培育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、数字化车间。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,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云服务与数据分析工具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共享,形成“数据驱动生产、生产反哺数据”的良性循环,加速产业向智能化、柔性化、服务化转型,让数字技术成为激活随州产业发展的“关键变量”。
  (作者系中共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)

51.9k
网站地图